汽車潤滑油起著四個主要作用-控制發動機中的摩擦和磨損,保護發動機免于生銹,冷卻活塞以及保護貯油槽中的機油免受燃燒氣體的影響。典型的發動機潤滑劑中約有75%-95%由基礎油(一種直接來自煉油廠的礦物油)組成。這些基礎油可以自然地包含烴的直鏈或支鏈,帶有芳環的烴分子,或者這些鏈可以通過基礎油的進一步化學反應制備。
潤滑劑的其余部分包含各種添加劑,用于改善性能。通常,這些添加劑包括抗磨添加劑,緩蝕劑,抗氧化劑,去污劑,分散劑,消泡劑以及稱為粘度調節劑的大分子聚合物,它們被添加以改善潤滑劑隨溫度的粘度變化。
實際上,粘度是潤滑劑的最重要的物理性質。潤滑劑隨溫度,剪切速率和壓力變化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潤滑劑在發動機中的性能。但是,潤滑劑的化學性質也很重要:它必須具有抗氧化性,并且必須能夠“鋪設”保護膜,以防止在不可避免的金屬接觸情況下的磨損。
通過動態粘度(以毫帕斯卡秒(mPa s)為單位)來量化兩個運動表面之間的油膜行為。更準確地說,動態粘度將剪切應力,作用在單位面積上的油上的剪切力以及剪切速率(兩個表面之間的速度差除以它們的間距)相關聯。但是,通常更方便的方法是測量運動粘度,即運動粘度除以流體密度,并以mm 2 s -1或厘St(cSt)為單位進行測量。
潤滑劑可分為兩大類-單級和多級-取決于它們的粘度是否隨溫度而顯著變化。汽車工程師協會(SAE)設計了更詳細的分類系統(請參見表)。根據該方案,一種常見的潤滑劑被描述為SAE-10W / 30多級潤滑劑。第一個數字(10W)是指在低溫下測得的動態粘度,而第二個數字(30)是在100 o時的運動粘度。 C.較低的數字表示游標潤滑劑–例如,在-20°C下,SAE-5W / 30多級潤滑油的粘度比SAE-20W / 50低五倍。粗略地說,由于摩擦而損失的能量隨粘度的平方根而變化:在-20°C時,低粘度機油的摩擦損失將約為稠油的摩擦損失的一半,從而使發動機更容易啟動。
由于被稱為粘度調節劑的添加劑,多級油的粘度等級在高溫和低溫下是不同的。例如,SAE-10W / 30在100°C時的粘度與單級潤滑劑SAE-30相似。但是,在較低溫度下,SAE-10W / 30比單級機油要薄得多。這意味著該多級機油在高溫下提供保護,并且在低溫下足夠稀薄,以使發動機在大多數歐洲國家/地區都能輕松啟動。相反,濃稠的單級油在冬天根本不適合。
粘度等級 |
40°C時的運動粘度(cSt) |
100°C時的運動粘度(cSt) |
-15°C時的動態粘度(mPa s) |
SAE-30 |
91.3 |
10.8 |
3950 |
SAE-20W / 50 |
144.8 |
17.8 |
5870 |
SAE-15W / 40 |
114.3 |
14.9 |
2940 |
SAE-10W / 30 |
72.3 |
10.8 |
1900年 |
SAE-5W / 30 |
57.4 |
9.9 |
1090 |
SAE-0W / 20 |
44.4 |
8.3 |
690 |